新年伊始,去產能兩大行業之一的鋼鐵業打響了行動的第一槍。
1月3日,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階梯電價政策,以進一步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
文件明確,鋼鐵行業限制類企業維持每千瓦時加價0.1元;淘汰類由每千瓦時加價0.3元提高至每千瓦時加價0.5元;未按期完成去產能任務的缸體企業每千瓦時加價0.5元。
兩部委提到,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在上述規定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差別電價、階梯電價實施力度,提高加價標準。上述政策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機構預測,此次價格新政,將直接影響超過1億噸的鋼鐵產能。隨著對淘汰和未完成去產能任務的鋼鐵企業實施更高的電價,利用價格杠桿,也有利于落后產能的加速出清。
但值得關注的是,差別電價并不是新措施,但實施十多年來,一些地方的差別電價仍然存在執行不到位 ,地方政府的實施力度仍然是去產能的關鍵。
增加落后企業產成本
按照政策,淘汰類鋼鐵企業的用電成本每千瓦時將增加0.2元,沒有完成去產能任務的將直接加價0.5元。限制類企業維持加價0.1元不變。
根據國家發改委在2013年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將國內的各大產業按照產品、設備、生產線、工藝、產能、能耗等指標,劃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
其中,淘汰類包括了44項內容,其中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200立方米及以下鐵合金、鑄鐵管生產用高爐;用于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化鐵煉鋼;30噸以下的轉爐和電爐等企業。
“電價的成本占到了普通鋼材價格的十分之一左右!鄙虾d撀摴芾碜稍冎行母笨偨浝韽堣F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意味著淘汰類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出現較大增加。
根據“我的鋼鐵”Mysteel的統計數據,全國中頻爐鋼廠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2016年產量在4000萬噸左右。隨著本次對鋼鐵淘汰類電價上調,這些鋼鐵產能的生產成本增加。 |